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专著
现代膏药的制作技术工艺
0
发布时间:2017-07-21 浏览数:1215

膏药是我国古代五大制剂药物之一,关膏药疗法记载最早的医学文献先后出现在战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历史医学著作中,以膏药为代表的经皮给药外治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施于患者机体表面,借助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黏膜吸收三方面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去瘀行滞,开窍透骨,驱风散邪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传统黑膏药系将备制的药物用油浸法煎熬,一般是先浸泡三至七天,再煎熬至药物发枯发黑,过滤药油,再文火炼油至滴水成珠,下丹收膏。但此膏药有效成份低(由于药物在高温熬制时会挥发40%的药性,且必须保持生药药性的药物在高温熬制的发生了药性改变),疗效也很一般。因此种膏药骨伤科医学书上均有,固省略,有心学员可自己查询有关书箱。

现代膏药的制作工艺

一、 膏药的主要由基质,浓缩膏,药粉组成,摊膏时将浓缩膏和细粉以法兑入加热熔化的基质中(去尽水气),搅匀后即可摊膏,这种制作工艺保持了药物的全成份,减少了药材有效成份在高温熬炼时的分解损失,且降低成本,制作方便。

1.基质的制作

    我们选用的基质主要有油丹膏基质,黑油膏基质,松油膏基质及明胶基质。

(1)油丹膏基质的制作

    合格的基质,亦是膏药疗效优劣的关键。熬的基质过老,其粘着力差,贴不住,太嫩则容易溜滑,而且膏药的老、嫩均直接影响药物有效成份的吸收。

A、准备工作:

    a、工具:炉灶、铁锅2个(一个炼油、一个下丹),铁勺一把(撩油用),60目铁筛一个(过滤用),防火盖(宜铁质),搅拌棍一条(宜干燥的桑、槐木,长约1.2-1.5米),水池或大水盆一个,小水盆一个。

    b、材料:1.油:有香油,棉子油等,按地区习惯而定,但以香油为佳。香油(麻油)本身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熬制的膏药色泽乌黑有光泽,性粘,熬制过程中泡沫少,便于操作。在应用上具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优点。由于保持滑润的时间长,而易被皮肤吸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2铅丹(铅粉、宫粉),以含铅量多,质重者为佳。应用时宜炒去水分过筛,夏天300克/市斤香油,冬天250克/市斤香油。采购铅丹时要注意识别真伪。

    B、炼油:炼油是制作膏药基质的关键,炼油程度必须掌握适宜,这直接影响到膏药的:“老”、“嫩”。常以下列标准来判断:1.油烟:开始为青色(浅),逐渐转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撩油时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2.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其向锅中央集中为准。3.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于水中,待油滴散后又聚集为准。炼油时应不断撩油,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撩油时均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炼油时火不宜过猛,如已着火,用防火盖压灭。

    C、下丹成基质:将炼好的油在火上边加热边下丹,丹下完后,必须掌握仍能加热熬炼的程度,并随时检验,才能使基质的老、嫩合适。下丹撒布要匀,并不停的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下丹的速度太快而易溢锅,且基质的质地不匀,太慢时,又不易掌握其老嫩。如在下丹过程中着火,应暂时停止下丹,待火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受限--->。

    下完丹后要及时观察其颜色,当视其变成深灰色或黑色时应立即做老、嫩检验,如偏嫩再继续加热,偏老兑入适量较嫩的炼油,一般嫩些比老些好,因做膏药时还需要加热。合格的膏药基质软化点为55-68度。

    D、去火毒:下丹成膏后离火,少停片刻,用冷水喷洒锅中,即有黑烟冒出,反复多次(喷水时有声音,无声音时即为火毒去60%),待销冷时以细流倾入盛有较多冷水的水池或水盆中,并同时以水棍顺时针方向搅动,使其随水旋成带状(可去余下的火毒30%)。冷却后将其拧成适当小坨,浸于冷水内7-10天,每日换水1-2次(去除余下的火毒)。
  E、黑油膏药基质,制作时将其敲碎,洗净基质上的滑石粉(此点很重要),文火化开即可下药。

    F、松油膏基质的制作:松香3000克,香油500ml.香油的炼油同油丹膏的炼油。将炼好的油在火上边加热边下松香(必须用文火),松香下完后,要不停用搅拌棍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待松香完全熔化后观察其颜色,其颜色应为金黄色时即做老、嫩试验,如偏嫩可加1/10的松香再试,偏老兑入1/10的炼油再试。待老嫩适易离火少停片刻,以细流倾入盛有较多冷水的水池或水盆中,并同时以木棍顺时针方向搅动,使其随水旋成带状。冷却后将其拧成适应小坨,浸于冷水内3-5天,每日换水一至二次(注:以上松香与香油的比例为冬天的比例,如是夏天,香油只需400即可)。

2、浓缩膏的制作:

    将处方中的药物置于锅内加适量水,第一次一般高出药料4-6寸,先浸泡2-3小时,以文火加热,待药料充分膨胀,即加大火力煮沸。依药料的性质不同,煮约1-2小时,取出煎汁,残渣加水再煮。第二次加水量一般高出药料2-3寸或淹没即可。如法煎煮二次,煮至药料已透无硬心,煎液气味淡薄为度,取出煎汁,残滓压榨,将两次煎汁及压榨汁合并,用100目筛过滤,一次滤不干净可重复滤一次,尽量减少滤液中的杂质。取上煎液置锅内,先以武火加热煮沸,待汁转浓时降低火力,改用文火徐徐蒸发浓缩,同时不断搅动,防止焦化,熬成浓缩稠膏(如益母草膏状)。如有条件的学员,可将浓缩膏烤干去尽水份,再将其研成细粉备用更方便。

3、细粉的制作:

    将处方中的细料,如血竭、全蝎、蜈蚣、穿山甲等贵重药物及需要保持生药药性的药物,如生马钱子、生川草乌、生南星半夏等,各研细末,过12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密装备用。(如上述浓缩膏烤干,可加入此细粉中)。

二、摊膏:

    取一定数量的基质置锅内文火加热徐徐溶化(一定要文火,避免产生新的火毒),去尽水气(注意观察,如有泡沫,即存水气,待泡沫消失时即以去尽水气),然后离火,待其凉到70度左右时兑入适量的浓缩膏搅匀至浓缩膏完全溶化,文火微加热并不断搅拌,去尽水气后离火,再凉到60度左右时兑入适量细粉搅匀,再加入樟脑、冰片、氮酮搅匀,即可摊膏。所用的裱褙材料以布质或牛皮纸为佳,其大小规格视需要而定。摊膏时一般用竹筷摊膏,用筷子挑起一定量的膏料,按一个方向卷一下,膏料即可卷成圆球状而粘于筷子的一端,然后立即将粘有膏料的筷子移向膏药褙料的中心,以左手将膏药褙逆时针方向转动,膏料则往相反方向摊涂,如此即可摊成圆形膏药。

三、质量要求:

1.选用药材必须符合药典规定和设计要求。药材要新鲜。

2.药材应以法浓缩,粉碎,按设计要求制备药物,兑入药物时温度不能超过70度。

3.去火毒要彻底,摊膏前一定用文火,以免产生新的火毒。

4.膏药应黑(黄)而光亮,油润细腻,无花斑,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飞边缺口,黑膏药加温后(松油膏不需加温,用手捂两分钟,即可吸附在患部)能粘着皮肤上,且不移动。5.塑料袋包装,放干燥、阴凉处贮存。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