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中药新剂型——袋剂的制作方法
0
发布时间:2017-10-11 浏览数:2334

timg.jpg

长期以来,中药饮片在中药学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剂型由于中医使用上的局限,用量甚少。然而,传统的中药饮片也存在许多缺点,例如,中药的季节性生产而引起供应上时紧时松,且难于贮存,质量无保证,药物浸出量少,中药调配繁琐,准确性差,服用不便等,这些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故中药使用于临床,远不及西药多。

中药新剂型-袋剂。其制作方法是将中药材洗净,再行干燥。若须加工炮制,则按传统方法进行。然后根据药材的特性采用适当的加工方式,例如碾、磨、切、剪、筛等将中药材破碎,磨粉或粉碎等,再定量分装于药袋中并封装成包,加上标记后使用。

在制作过程中,有些须加工炮制的药材,可先粉碎成粗粉再行炮制,例蜜炙甘草,由于加工后表面湿润,不易粉碎,可按上述方案解决。有些药材不易粉碎,可切碎切细,例如胶质甚多的大枣,粉碎难度大,可切碎装袋。有些药材因潮湿后影响包装,或其成份有碍袋泡茶纸(棉纸)的过滤作用,可用砂布等包装材料替代。

袋上的标记标签可注明药物的名称和规格,其规格可根据药材的常用量确定主用规格和辅助规格。同一药袋可装单味药或多味药或成药,常用方剂可包装于同一袋。

显然,在使用过程中,成品中药材均可采用袋剂进行包装贮藏。在药房店调配时,按处方认明药袋名称和规格,以剂量将各种规格加合。用药时可采用传统煎煮法,以液服用。也可用沸水重浸渍法,即以沸水冲泡20~30分钟,最好用保温容器盛装,可浸渍多次。

根据药物的浸出原理,浸出效能与药物的粒度、时间、温度和浸出成份有着密切关系。袋剂的浸渍可达到所需的浸出效果。药物的表面积愈大,愈有利于浸出。袋剂是以中药粗粉形态进行浸渍的,与饮片比较表面积很大,为此其浸出效能大大地优于传统饮片。由于粉碎破坏了药材的细胞组织,更有助于成分的浸出。其次,由于分子小的成分扩散速度快,主要含于最初部分的浸出液内。按照成分的分析说明,药材的有效成分多属于小分子物质,故多含于最初部分的浸液内。因此,采用沸水重浸渍法,能够把有效成份提取于最初浸液里,并减少大分子杂质的浸出。另外,温度升高,虽有利于浸出,但杂质的浸出量也大大地增加,且易引起有效成分的分解,故在药剂操作上很少使用煎煮法,采用沸水重浸渍则可避免。同时,大多数中药袋剂比重较小,悬浮于液面。由于浓度差的缘故,对成分的扩散极为有利。

以下给出中药袋剂重浸渍法其浸渍时间的测试结果取中药材10克,粉碎成粗粉或切细,以袋泡茶纸袋包装成包,共制6包。以50毫升沸水分别浸渍若干时间,将所得药液倒入目测比色管进行比色,其结果为浸渍时间以20~30分钟为佳。因为当溶液的温度降低至一定程度,药物成分的动态扩散平衡是逆向进行,但通过多次浸渍可克服此弱点。

与煎煮法比较,袋剂多次重浸渍法具有相当好的浸出效果。

袋剂中药突破了中药无包装的局面,解决了中药不易贮存的难题。长期以来,中药材由于易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等问题,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以至药材质量和疗效难保证。况且由于中药生产多属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贮存更显重要。有的为防虫蛀而使用化学杀虫剂,采用袋剂包装,若再加上塑料袋件装,可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明显改善了药材的贮存条件。

另外,由于采用浸渍或煎煮,使得患者服用袋剂中药更为简易和卫生,特别是住院、外出或煎煮条件差的病患者用药难的状态得到克服。为此,进一步扩大了中药的使用范围。

同时,袋剂中药使调配剂量更为准确、简易。由于缺乏先进的计量手段和严格的称量管理方法,长期以来,中药处方的调配存在着剂量不准确的问题,同一处方的剂量因人因地而异,影响药效。由于袋剂中药有精确的称量和统一的包装,调配时只须按规格加合即可,既准确、可靠,又迅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