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王世民
0
发布时间:2017-07-26 浏览数:4405

 

  29日下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西宾馆,联合举办“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我院名医馆专家王世民先生荣获国医大师称号。   

融汇名家医道贯彻方剂辨证

  王世民的学医之路,始于“切肤之痛”。1953年春,王世民的母亲患破伤风,被庸医误治早逝。心力交瘁的他又患上了面神经麻痹,无论针灸还是敷药,效果都不好。这两件事激发起王世民从医救人疾苦的心愿。1956年,王世民高中毕业后,被北京中医学院录取,从此走上从医济民之路。

  作为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首届毕业生,王世民曾受到祝谌予、秦伯未、章次公、董建华、孙华士等老一辈名家大师点拨,侍诊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哲嗣孔嗣伯先生,后来,又师从山西四大名医之一的白清佐。王世民早年继承了孔伯华“识病首重肝胃,善用寒凉”、白清佐“脾湿肾寒,善用姜附桂”等多位名家的医学思想。

  王世民强调“方剂辨证,方对证,药对症”。他在男科疾病和溃疡病治疗上思想独到,疗效卓著,每能药到病除,几十年治愈性功能障碍、前列腺、消化系统溃疡疾病患者数以万计,深受业内同行及广大患者尊崇。

  在临证治病过程中,他揣度准确,巧于加减,贯彻方剂辨证思想,其核心内涵是“组方对证”“遣药对症”,方药协调,系统精准。他认为,只有深入认识中药作用,才能不断提升临床疗效。药为方之本,千变万化均在其中。他倡导“仰古尚新、与时俱进、中西兼容、他山之石能攻玉”的理念,致力于方剂学科分化。20世纪80年代初,王世民创建实验方剂学,与姜廷良教授发起创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倡导以实验手段研究方剂学,用动物代替人类“趟雷区”,避免病家不该遭受的苦痛及危险。他兼通中医中药,强调“医应识药”,独具匠心地把中药的作用归纳为固有作用、次生作用和配伍作用,并对三种作用分析和阐释,探幽发微,融汇古今。

科研硕果累累兼通数方精诚

  王世民倾心研究中医方剂,数十年来科研成果卓著。素有“养生国宝”美称的龟龄集与著名补血养血调经药定坤丹是山西特产中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主持进行综合药理及部分工艺研究,1978年获得山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他主持的国家中医药局科研项目,有关微量元素标准参考物质的研发,填补了国内中药微量元素标准参考物质的空白。他在新产品开发领域也颇有建树,研制的卫生洗剂康洁司乐,挽救了濒临倒闭的太原日化厂。后来,企业发展成为山西康洁司乐药业有限公司。

王世民著有《中医方药手册》《局方别裁》等多部专著,论文150余篇。1968年,他写成《中医方药手册》,该书由老前辈祝谌予作序,哈荔田题词;出版的《局方别裁》,采用现代方剂学分类法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整理,并编制了汉语拼音和笔画索引;《侍师襄诊传心回忆录》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和国医大师吕景山作序。因其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突出贡献,王世民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2007年,他荣获太原市“名老中医专家”称号,2016年被授予首批“山西省名老中医”。

传承岐黄精经助力杏林繁茂

  王世民始终重视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优秀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1986年,在他的努力下,山西中医药大学率先取得国务院授权实验方剂学硕士学位点,开始招收研究生,开启了实验方剂学研究生教育先河。他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7人,其中多数已成为实验方剂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其再传弟子已达97人。1963年至1990年间,他培养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员700余人,中医学徒班学生300余人,这些学生多数成为单位骨干。2009年和2012年,他连续两届被聘为山西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班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已举办培训3期,学员达300余人,参加学习者反响良好,积极踊跃。

  王世民广开思路,就中医药事业发展多次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1983年,他与省城一些中医药人士向省政府提出建议,推动了《山西中医》《中医药研究杂志》的创刊与出版,以及山西中医学院的建设。2007年,他向省委领导建议加强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和传承、拜名师的工作,随后,省卫生厅开办了山西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班。2016年,他积极反映名老中医心声,畅言为发挥余热搭建平台。

  现在,王世民已经82岁高龄,但他仍然坚持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应诊,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我院将进一步做好王世民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深入发掘、整理和总结他们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找好接班人,做好传帮带,不断加强学术传承的人才梯队和学术团队建设。

Tags: